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4
自我挑戰組

持續 x 學習系列 第 11

回顧起手式:關注你的位移 (A->B)

  • 分享至 

  • xImage
  •  

上一篇介紹了 reflection,並且介紹了如何運用 ORID 架構來進行回顧,接下來我想仔細談一些訣竅。

接下來的方法大多來自實務中的體會,並沒有很明確的學理基礎,但我個人覺得非常有用,因此介紹給大家。我個人深度參與過的教學組織是致力於產學合作的價值開創學程和專注於職涯教育的 ALPHA Camp,接下來介紹的法門皆提煉自在這兩處見證過的有效案例。

選擇關注點:第一步就是最後一步

今天先談「回顧」的起手式,也就是 ORID 裡的 Objective,根據前文,這一段的提問法門是「你看見什麼」或「發生了什麼事」。

我個人認為,回答這個問題是一個大學問,玄妙程度幾乎和打禪機差不多。

你的視角受限於你的狀態、你的目的,甚至你的格局。到底是你很有自覺地選擇了你的關注點,還是某件雞毛蒜皮的事情綁架了你的注意力?

在我剛開始嘗試建立 reflection 習慣時,我常常會選擇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當成回顧主題,然後硬是用一種虛假的正面態度,寫出一套「愈挫愈勇」的發憤圖強文,結果是我從來沒有去踏實執行我在最後一步為自己設定的偉大 next step。

極高比例的人,在選擇關注點時,會關注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或者關注自己和別人的比較。

偶爾關注一下自己的負面心態,進行「反省」是 OK 的,但不要太習慣如此。

接下來介紹一個訣竅。

關注你的位移 (A—>B)

為了避免自己的注意力被拉走,我建議大家在建立 reflection 習慣時,刻意選擇有「位移」的事情來關注,也就是任何在你身上發生,從 A 狀態變成 B 狀態的事情。

別忘了「學習」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成長,知道原本不知道的事,做到原本不會做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成長,只要有 A → B 的結構,都值得我們慶祝。

講 A → B 可能略顯空洞,下圖列出一些例子: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4/20129237CxlMCHEfmf.png

之前提過學習其實有 outside-in 和 inside-out 兩個方向的作用力,因此這裡建議把關注點區分成兩大類別,外在專業的位移,或者內在狀態的位移。看看當下對哪個方向有感覺都可以,只是略為注意一下比例平衡,向外或向內的 reflection 都應該要不定期發生。

至於細目我這邊舉出幾個例子,只是示意給你看,一開始的時候可以用我這個 checklist 找找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形容詞組,但真實的位移情境絕對不限於這些。

所以作法會變成這樣:

  • 在 reflection 開始之前,回想一下過去的一小段經驗,刻意尋找有 A → B 結構的體驗
  • 設法描述出 A → B 是什麼,可以運用上圖的形容詞組,到這裡你定義了這回合 reflection 的關注點
  • 然後才進入 Objective,開始客觀陳述 A → B 是怎麼發生的
  • 進入第二段 reflective 時,也是環繞著 A → B 談論你的感受與反應

為什麼要使用 A → B 結構?

刻意選擇 Growth mindset 視角

使用 A → B 結構來收斂你的關注點,第一個實用目的是防守自己的注意力被一些偏向 fixed mindset 的焦點拉走,起手式一開始就要落在 growth mindset 的範疇,這樣才會有效。

培養你的後設認知

另外,從「學習如何學習」的角度,你其實需要刻意去研究新態度、新觀念、新行為到底是怎麼在你自己身上發芽的。

說到底,只有自己親自掌握自己的學習模式,你的學習成效才會迎來飛躍式的進展。雖然你的學習教練/老師可能擁有比你更高的專業度去診斷學習問題,但教練/老師只能與你共享某一小段的時光,最終你需要成為你自己的教練。

因此,能夠倒退一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學習旅程當成客體來觀察,其實是蠻重要的技能。

而刻意關注 A → B 如何發生在自己身上,會讓你可以持續地累積對自己學習模式的洞察。

不要浪費有效經驗

最後最實在的一點,是前文提到,「做中學」為什麼強調 reflection,因為做中學裡面有太多的 try-and-error,有時候你的結果根本是誤打誤撞試出來的。

這些靠運氣、靠嘗試逼出來的「結果」(也就是 A → B 結構中的 B 狀態),如果沒有徹底掌握「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你可能根本就不再有第二次重現結果的機會。

你必須順藤摸瓜,從 B 狀態倒推回去,像偵探一樣往 A 方向探索,找出過程中的驅動要素,好好把事情發生經過描述清楚,然後辨證自己是否能重現這些有效的驅動要素。如此一來這個專業技能才是真正掌握到你的手裡。

不關注結果怎麼跑出來的,卻跑去關注別人的結果比自己好,這不是徹底的浪費嗎?

狀態負面時去休息;狀態正面時做 reflection

會建議大家刻意運用 A → B 結構來收斂關注點,很大的原因是,我們見證到太多的學習者努力地做 reflection,以為這就是「認真」,但事實上他們的關注點卻被 fixed mindset 拉走。

我覺得 A → B 是一個蠻簡單的訣竅,可以快速抓出有助於把你扳回 growth mindset 的方向。

事實上,要防止 fixed mindset 跑出來,還有一個是做 reflection 的時機。我建議大家要養成在「狀態好的時候做 reflection」的習慣,如果你今天完成了一個挑戰很有成效感,或者你今天忽然有個澎湃覺得自己堅持好久好偉大,或者你今天得到了一個稱讚覺得飄飄然,這是你做 reflection 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最容易抓到 A → B 結構。

練習在這種時候做 reflection。

而有挫折感,覺得自己很遜的時候,就不要刻意停下來想太多了,去睡覺吧。

上述是指一般狀況,人難免會有一些「在劫難逃」的大煩惱,有的時候負面狀態維持太久,也許真的是需要痛定思痛,不過你也不需要一個人面壁思過,也許可以和另一個也有做 reflection 習慣、和你使用相似框架的人進行對話,比較容易跳出盲點。

但若要透過 reflection 來處理煩惱的問題或負面狀態,就需要靠第 3 階段的 Interpretive 的解讀與辨證了,這段我覺得很難,明天再試著和各位討論一下。

小結

今天介紹的是在做 reflection 的起手式,選擇關注點的「入門訣竅」。

在持續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開始對 growth mindset 的狀態有更高的自覺,到了那個階段以後,你可以自由選擇任何為你帶來成長的經驗進行 reflection。


上一篇
回顧與發現:用 ORID 進行 Reflection
下一篇
描述、提問與解讀
系列文
持續 x 學習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carrot7712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4 04:03:13

覺得這篇文章含金量超高,內容好具體實用,這個週末就來試試看!感謝大大分享 ❤️

1
Rafeni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4 05:54:26

謝謝分享~~文中的關注位移好實用,已立馬轉給朋友!!! /images/emoticon/emoticon24.gif

1
Yenting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4 09:18:17

超棒!!!
是個很好的提醒,對於還不習慣 growth mindset 的人,的確是要刻意說明自己的位移和進步,不然也是流於空泛,誘惑開始數落教材或其他人怎麼這麼強...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